李苑萍与梁学礼离婚纠纷案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王和海”负责编辑,主要解答广 东 省 广 州 市 中 级 人 民 法 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04)穗中法民一终字第292号 上诉人(原审):李苑萍,女,1959年5月31日出生,汉族,住广州市黄埔区港前路35号大院2栋203房。 委托人杨雨来,......本文有154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广 东 省 广 州 市 中 级 人 民 法 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04)穗中法民一终字第292号
上诉人(原审):李苑萍,女,1959年5月31日出生,汉族,住广州市黄埔区港前路35号大院2栋203房。
委托人杨雨来,广东易春秋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梁学礼,男,1963年7月30日出生,汉族,住广州市海珠区侨城花园冬日园6栋1206号。
上诉人李苑萍因一案,不服广州市黄埔区人民(2003)黄民一初字第506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认为,原、被告婚后发生矛盾未能正确处理,导致关系恶化,现原告要求与被告,被告表示同意离婚,说明原、被告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应依法准予原、被告离婚。关于婚生子梁恭喆的问题,原、被告在庭审中达成了一致意见,梁恭喆被告负责抚养,对此,予以确认。原告要求被告补偿婚生子生活费、教育费的请求,因原告未提交证据证实被告没有支付过婚生子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原告的该请求不予支持。关于原告诉称的原、被告曾向原告家人以供被告做生意一事,由于被告否认曾向原告家人借款,原告又未能提交有效证据予以证实,因此,对原告要求被告偿还的请求,不予支持。夫妻双方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可以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予以补偿。但本案中,原、被告没有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且原告未提供证据证实其付出较多的义务,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离婚补偿费的请求,不符合法律规定,不予支持。被告要求现由原告居住的广州市黄埔区港前路35号大院2栋203房归其所有的请求,由于原、被告未提供该房屋的产权证明,无证据证实该房屋是原、被告,本案不予处理。至于被告称夫妻有共同存款及价值17000多元的股票的主张,因被告没有提交证据予以证实,其意见不予采纳。据此,原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作出如下判决: 一、准予李苑萍与梁学礼离婚;二、离婚后,婚生儿子梁恭喆由梁学礼负责抚养;三、驳回原告李苑萍的其他诉讼请求;四、离婚后,李苑萍、梁学礼自行解决居住问题。一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被告梁学礼负担。
判后,上诉人李苑萍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称,婚后被上诉人完全未尽到照顾家庭与上诉人的义务,所有的开支都是上诉人及上诉人的亲人负责的,特别是自1999年开始后,被上诉人拒绝负责任何生活费用。依有关法律规定,在处理子女的抚养问题时,如被抚养人已年满10周岁,应征求其意见,现被抚养人已16岁,原审法院未征求其意见即予判决是错误的。上诉人向别人借款时被上诉人已离家三年,所以其是不知情的,且原件不在上诉人手中是合乎逻辑的,故原审法院不予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是错误的。据此,上诉人请求被上诉人支付离婚补偿费50000元;改判儿子由上诉人抚养,被上诉人每月支付抚养费500元,并补偿儿子多年来的生活费及教育费;改判由被上诉人共同偿还并由其承担诉讼费。
被上诉人答辩称,同意与被上诉人离婚,但是其应承担儿子的抚养费。被上诉人因与他人做生意失败而欠下巨额,应作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双方共同承担。除租住的公房外,上诉人黄埔还分得一单位宿舍,被上诉人依法对前述两住所有,况且被上诉人不需抚养儿子,所以应判令其中的一间为被上诉人的居所。
原审法院查明,原、被告自小认识,于1985年8月8日登记,并于1987年6月13日生育一儿子,取名梁恭喆(现在广州市第二中学读书)。原、被告婚后发生矛盾,没有正确处理,导致关系紧张,,并从2002年3月分居至今。被告同意离婚,并与原告在庭上就儿子的抚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婚生子梁恭喆由被告负责抚养,且不需要原告支付抚养费。原、被告均表示离婚后自行解决居住问题。庭审中,原告提供四张借条复印件,证实向其家人借款的事实,但被告表示不认可这些借条,并表示没有向原告的家人借过钱。
双方对原审法院查明的事实,除了对分居时间有异议外,其它事实没有异议,本院予以确认。
另查明,期间,上诉人李苑萍当庭提交署名“梁恭喆”的书面材料一份,以证明儿子梁恭喆主张随其生活的事实。被上诉人认为该书面材料不是儿子梁恭喆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不予质证。
本院认为,当事人对自已提出的主张,有责任举出证据予以证实,如举证不能,则由其承担于已不利的后果。离婚后,父母双方对子女都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上诉人当庭提交的署名“梁恭喆”的书面材料,不属于民诉法规定的新证据,且被上诉人不同意质证,本院不予采纳。在一审阶段,上诉人与被上诉人自愿达成了儿子梁恭喆随被上诉人生活的一致意见,原审法院据此作出判决并不违反法律规定,也不会损害梁恭喆的合法权益。现上诉人以原审判决未征求儿子梁恭喆的意见,就对子女抚养问题作出处理为由,请求改判儿子梁恭喆随其生活,本院不予支持。上诉人以被上诉人对其及家庭未尽到照顾义务为由,请求被上诉人给付补偿金50000元,但其对此并无举出证据加以证实,且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都有供养家庭的义务,所以上诉人的上诉请求依法无据,本院不予支持。上诉人请求被上诉人共同承担夫妻债务,虽然上诉人提供了借条复印件,但其并未举出证据证实该债务确实存在、且确实用于家庭生活,所以本院对其请求不予支持。被上诉人未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对其请求不予审理。经审查,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本院予以维持。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上诉人李苑萍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陈冬梅
代理审判员 吴秀峰
代理审判员 官润之
二OO四年九月一日
书 记 员 冯 岚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李苑萍与梁学礼离婚纠纷案”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news/2106.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