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365法律网 > 法律法规知识 > 正文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对公民隐私之威胁

法律领域专业人士:于红君精选
主要从事:律师事务所(公司)担任职业律师一职,拥有多年的法律服务经验,可以一对一帮您解答问题(24小时在线),我就是您的法律援助!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于红君”负责编辑,主要解答【电子政务】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对公民隐私之威胁 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本文有224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电子政务】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对公民隐私之威胁

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1890年美国著称学者布兰戴斯和沃伦在《哈佛大学法律评论》第4期上发表《论隐私权》一文,首次提出了隐私权的概念和理论。

目前,隐私权作为公民人格权的重要内容逐渐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保护公民隐私,其实质是赋予公民个人人格的独立与对自身信息传播的控制权。隐私权是公民的人格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伴随着人类对自身的尊严、权利、价值的认识而产生。一般认为,隐私权的具体权利形式有:第一,知情权。数据主体有权知悉、了解与自己相关的个人数据收集者的权限范围、收集的目的、用途等情况,并有权查询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情况;第二,控制权。数据主体有权决定是否提供个人数据、提供哪些数据,以及用于哪些方面;第三,使用与修改权。主体对其个人数据有权决定何时、何地在多大的范围内使用哪些数据信息以及有权对个人数据进行修改补充;第四,安全保障权。数据主体有权要求管理部门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措施以保障个人数据的安全性,防止不当泄漏。其中知情权是电子政务中数据主体最重要的权利,也是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

电子政务中隐私权的客体主要表现为个人数据。所谓个人数据,是指一切与个人有关的,能使他人或计算机系统从众多个体中识别出该个体的信息资料。凡是可以用来识别具体个人的信息,诸如健康、财产、婚姻、经历、通信、日记、住所地址和私人文件等都构成个人数据。这些个人数据主要体现为:(1)司法部门通过电子化手段储存公民刑事犯罪记录与公民身份认证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出生地、血型、身高、体重及指纹等;(2)档案管理部门收集的如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收入、工作单位、研究方向、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个人资料;(3)金融部门收集的如职业、职务、收入状况、婚姻状况、存款证明、房产证、身份证复印件、通讯地址等个人数据;(4)税务部门在办理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个人事务中收集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信用状况、工作经历、工资收入及纳税状况等。另外,医疗部门、电信部门以及社会保障部门等都收集和储存了大量个人数据。而且,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一些新出现的个人数据,例如电子邮件地址、域名、使用者名称、通行码等,都可能会成为各管理部门收集和储存的对象。

在电子政务的环境中,一方面由于计算机强大的信息记录、处理及储存功能,以及网络这一传输媒介的兴起,使得政府机构对个人数据的搜集与利用较以往更为容易和快捷;另一方面面对这个几乎透明的“玻璃社会”,个人隐私被侵害的可能性也随之大增。正如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所说,发展电子政务需要解决好两个关系:一是与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关系,二是与消除数字鸿沟的关系。可见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隐私权问题日益突出,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已日益受到威胁和侵袭。

如前所述,政府拥有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80%,政府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收集了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建立起巨大的数据库。这些信息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政府机构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另一部分是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所收集的信息,这部分信息含有大量有关个人隐私的信息,如个人识别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身分证号码、电话号码、通信地址、住址、电子邮件地址等,以及个人背景资料,如婚姻、家庭状况、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情况等。随着这些含有大量个人信息的数据库的无科学限制的使用,这就给雇主、政府机构或其他使用者提供了选择的依据,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公民个人生活与人格的萎缩。1998年5月14日,克林顿在向所有行政部门及机构发布关于联邦记录中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备忘录时提到,“联邦机构对个人信息记录的逐渐网络化将导致在使用分析信息的方式上个人隐私权的削弱。”

另外一位观察家曾说:“卷宗社会(dossier society)的基础正在建设中,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利用平常交易中所采集到的有关消费者的数据,计算机可以被用来推测个人的生活方式、习惯、下落、社会关系等等。”如政府部门所收集到的有关居民的信息,如机动车辆管理部门在颁发执照的过程中所采集的驾车人的姓名、身高、体重、年龄、视力矫正镜的使用等信息,这些信息很容易经过编辑处理,被出售给一些数据公司或营销公司。如果对这种情况不加以限制,用于特定目的的信息就变成了准市场上的公有信息。Jeffrey Rothfeder 在其《可出售的隐私》一书中提示了美联邦政府各机构大约有2000个数据库,其中记录着数以百万计的公民的信息。许多机构相当自由的“分享”着这些信息,或用来寻找如偷税者等可疑的行为的不轨者。

由此可见,在电子政务信息公开过程中,政府部门是个人隐私权的最大威胁。连一向强调保护个人隐私的美国政府也在侵犯他人隐私事件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食肉者”网上邮件窃读系统最近引发激烈争论。该系统可以被安装在ISP(网络服务商)的设备上,从浩如烟海的电子邮件中找出发自或送至目标嫌疑犯的邮件,并将其内容复制到“食肉者”电脑的硬盘上。但人们无法确定该系统是否仅仅读取那些只与罪案调查有关的电子邮件而不侵犯网民的其他隐私,从而引起了用户甚至是服务商的极力反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法庭批判在对案件审理中对家用PC进行调查取证,如莱温斯基一案。因此,我国政府在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过程中,随着大量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公开,不可避免地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而我国对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又是不完善的。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对公民隐私之威胁”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service/69440.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