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孙丽”负责编辑,主要解答【网络犯罪】网络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1、隐蔽性 传统的各种犯罪,一般都是一个犯罪人与被害人直接接触的犯罪现场,不论被害人有没有察觉。在网络犯罪中,我们很难准确地说哪里是犯罪现......本文有120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网络犯罪】网络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1、隐蔽性 传统的各种犯罪,一般都是一个犯罪人与被害人直接接触的犯罪现场,不论被害人有没有察觉。在网络犯罪中,我们很难准确地说哪里是犯罪现场,因为网络本来就是一个虚拟空间。犯罪人常常是在千里之外操作自己的计算机,而受害人却根本不知道对方来自何处。他们可以隐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甚至国家机关的计算机也有可能会被利用成为网络犯罪的工具。另一方面,网络犯罪的后果具有隐蔽性,它一般没有特定的犯罪表征。如果不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以及对行为人权限的了解,很难判断其操作行为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即使犯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犯罪,一般人也很难以识别出来,网络犯罪的行为对象主要是存储于计算机中的数据或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被盗窃、或破坏,往往不会转移原物主对他们的占有,不会破坏计算机设备的硬件。而是时间极短,因此不容易被发现。
2、欺骗性 网络犯罪人作案带有相当大的欺骗性。电脑病毒设计者往往利用人们的好奇心,使病毒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比如这几年流行的“爱虫”病毒、“库尔尼科娃(网球女明星)”病毒和“裸妻”病毒。如果用户克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点击了他们设计的程序链接,就会受到病毒的感染,以致造成许多严重后果。网络诈骗的花样更是层出不穷,犯罪人总是给被害人带来一种“馅饼从天而降”的假象。设置无本赢大利的圈套,诱人上钩。似乎欺骗是网络生活的一个固有特征,因为网络是一个可以匿名生存的特殊场所。几乎所有在聊天室、BBS上发言的人都是更名改姓,甚至改性的。时刻堤防被骗,也时刻准备去骗或开玩笑。
3、破坏性 例如:美国的Equity Funding保险欺诈案中,犯罪人通过利用计算机伪造大量的保险单证来骗取保险赔偿。案件涉及金额达20亿美元之巨;在另一起Standey Mark Rifkin一案中,犯罪人通过计算机窃取的资产达1200万美元;1996年4月到10月间,俄罗斯的一名计算机专家和5名同伙通过计算机网络就直接窃走了美国花旗银行的资金共计1000万元[7];国内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窃取资金的案件也时有发生,涉案金额有的甚至达数千万元之巨。从巨大的涉案金额上,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犯罪破坏性质的特点。另外,如果国家和国防的通讯网络遭到入侵或破坏,小者使普通客户的生活遭受不便,带来经济损失。大者可能泄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
4、感染性 在网络时代,人们之间的通讯渐渐舍弃传统的邮局来传递信件。而更多地依赖于互联网。电子邮件的便利和迅捷使生活的节奏加快,使人们交往的距离缩短。然而,电脑病毒的阴影也随之而来,并且挥之不去。很多的病毒是通过电子邮件系统进行传播的,所以一旦一台电脑染上病毒,病毒就会自动复制,并且所有联网的电脑进行扩散。对被害人来说,当收到来自好友的电子邮件时,往往没有戒备心理就打开浏览,结果也被传染。这使这种特殊的网络犯罪带上了感染性强的特点。这是从犯罪后果方面来考察。从犯罪行为方面来看,也有这样的特点。互联网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也使犯罪的信息得以迅速传播。每当国际上发生民族间的敏感冲突时,往往也会带来一场网上大战。各国的计算机高手为了泄愤,往往会互相以敌对国家的政府主穴为目标进行技术攻击,使之失去控制或进行丑化。这样的行为极具敏感性,往往黑客们还会相互通告攻击的战果。在BBS(电子公告牌)上公布被“攻克”的站点,以号召更多的人参加这种行为。
5、易变性。网络犯罪具有易变性的特点。因为网络犯罪人往往掌握大量的复杂犯罪软件工具,在作案时无不小心翼翼、谨小慎微,一有不利情况,他们就会改头换面,消灭证据,以求保护自己。
网络犯罪的“成果”之一:计算机病毒,就带有十分显著的易变性特点。一种病毒被设计出的同时,会自动地生成许多亚种、变种,以躲避反病毒软件的围剿。有的计算机黑客并不直接用自己的电脑进行入侵活动,他先用自己的电脑上网,入侵并控制另一台无辜而且不知名的个人电脑,再用这台无辜的电脑去完成入侵其他系统的犯罪活动。这样就可以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即使侦查机关进行反向追踪,搜查到的也只是那台犯罪人自己也不认识的无辜电脑,而很难追查到真正的犯罪人。
由于网络犯罪所具有的以上特点,使得网络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心理上就比其他犯罪人更具有优越性。从而在实施犯罪行为的量上,对社会的损害程度上都将成为社会的重大安全隐患。因此,不论立法部门、执法部门,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坚决抵制网络犯罪对社会的不良渗透,使得网络技术真正成为人们交流信息的有利平台。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网络犯罪人的行为特征”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service/68856.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