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关系的客观认识和对策建议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王永德”负责编辑,主要解答【外资结算】中美经济关系的客观认识和对策建议 [摘要] 中美经济关系,是中美所有关系的基础,也是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因素。从改革开放以来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看,既有合作共盈的大......本文有375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外资结算】中美经济关系的客观认识和对策建议
[摘要] 中美经济关系,是中美所有关系的基础,也是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因素。从改革开放以来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看,既有合作共盈的大趋势,也有摩擦和冲突的小问题。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经济威胁论、中美贸易不平衡、强调人民币升值等等,也不时影响着美国国会两院和政府决策。为了维护中美两国业已形成的经济关系,有必要客观地分析中美经济关系存在的问题,以确定我们的解决思路,以及提出有用的对策。
一、中美需要认清各自国情和互利的贸易格局
从经济发展阶段上看,美国远超中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10年,美国人均GDP47132美元,而中国内地以国际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仍相当落后,低于世界平均值,位于所统计的182个国家中的第95位,为4283美元。美国以人均GDP所衡量的发展水平,是中国的11倍。中国人均GDP即使未来一直按照年平均7%的速度增长,美国一直按照4%的速度增长,需要70年以后,即到2080年时,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才能与美国的相等。而且,中国人均GDP未来每年平均按照7%的速度再持续增长70年之久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不大。美国在未来100年中,仍然是头号经济强国。
就中美各自人口、资源及发展位势国情比较看,国土、淡水、海洋、矿产等资源方面,美国人均占有水平远比中国高。据美国的有关资料,美国3.1亿人口,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均国土地面积为0.03097平方公里;而中国13.4亿人口,国土面积也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人均国土面积只有0.00716平方公里,美国是中国的4.33倍。而且,从两国国土资源质量及海洋条件看,美国国土较为平整,淡水等条件要比中国好,海域面积也要比中国大得多。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方面,美国是世界头号科技大国,科学基础、专利技术储备、风险投资规模、技术产业化的商业模式要比中国雄厚和成熟的多,并且科技转化为产业的能力,也非常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70%左右;而中国科技竞争力水平,在全世界也就排在20到30位的区间中,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多为45%。中国的科技进步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位,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走很长的路。
经济竞争成本比较看,中国由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和制造业成本,有一定的竞争能力;而美国如果发展劳动密集的制造业,成本高昂,很难在世界贸易中有竞争优势。就市场及其未来的成长看,中国人口规模较大,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投资和消费市场;而美国则是成熟的投资和消费市场,并且由于工资和福利水平较高,也是世界上较大规模的消费市场。
中美经济有着非常强的互补性。从经济分工和贸易互补方面看,各自保护和封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如果不实行出口导向的工业发展和贸易战略,制造业不从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出口到出口产品逐步替代升级,巨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将无法就业和利用;而美国如果不进口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其国内消费品的价格就会昂贵,损害美国人民的消费利益;并且,如果不向中国出口技术附加值较高的制造业产品,包括一部分农业产品,贸易就无法平衡。因此,未来很长时期内,中国继续向美国出口具有劳动成本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品,美国向中国出口具有技术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品,包括一部分农业产品,是一个共盈互利的格局。
二、美国在中美经济关系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美国一些舆论,包括有的国会议员,认为中美经济关系中,对美国有贸易失衡、对就业冲击、产业转移等等产生影响和损害。实际上,从经济学上讲,国与国之间从经济互不来往,到紧密联系,按照各自的国情进行重新分工和协作时,国内原来的经济结构也随之进行调整,这是一种必然的变动。美国不与中国,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分工协作,发生贸易,也会有这方面的变动。中美经济关系发展过程中,美国虽然在这些方面付出了一些成本,但是,获得的经济利益,也远远大于结构调整的代价。
首先,由于中国在中美经济关系中,是外汇盈余和债权国,人民币相对持续升值,美元相对持续贬值,给美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贬值收益,而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9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价为8.27元,年底外汇储备516亿美元,2010年底外汇储备为28473亿美元,汇率为6.6227元,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和路透社报道等资料,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70%左右,16年来,最保守的匡算,美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给中国带来的外汇储备缩水为2537亿美元,按照1994年汇率计算,损失约21000亿人民币。
其次,美国在华企业,通过投资、贸易、技术转让、服务等方式,也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丰厚的利益。2009年9月,据商务部有关官员的估计,美国企业每年在华获得的利益规模为800亿美元。改革开放32年来,累计获得的利益,估计约12000亿美元。2004年时,有资料计算,美国在外企业,全球平均利润率为10.1%,而当年美在中国企业的利润率为19.2%,回报率远高于全球水平。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5.9万多个,实际投入646.25亿美元,中国已逐渐成为众多美资企业的利润中心。据中国美国商会《美国企业在中国》2011年白皮书发布的调查,美国企业在华的运营状况非常好,85%的受访企业表示2010年收入增长,78%表示实现盈利或者大幅盈利,63%表示利润高于去年,41%表示在华利润率高于全球的利润率。实际上,美对华投资企业,大多都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些区域中,除了法定的税收以外,地方政府禁止政府各部门和各行政性事业机构向区内,包括区外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收费和罚款等。因此,从税外缴费负担看,国内内资企业比美资企业的负担要重得多。
再次,由于中国制造业成本较低,出口向美国的产品大大降低了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增加了美国居民的实际福利。2010年中国对美出口总值为2833.04亿美元。美新闻媒体曾报道过有关机构的计算,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根据美中贸委会曾经作过的研究,从2007年到2010年,中美经贸合作可使美国每年GDP增长提高0.7%、物价水平下降0.8%、每个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美元。
另外,美国国内有关经营中国商品运输、仓储、批发、零售的企业和就业者,购买中国在美上市企业股票的美国投资者等等,都分享了中美贸易和中国发展形成和带来的巨大利益。
三、中美贸易平衡和人民币升值的有关问题
在中美经济关系中,中美贸易平衡和人民币如何升值,一直是双方讨论的热点问题。
首先,中美贸易不平衡,虽然也有中国国内消费需求略显不足,经济增长的外贸依存度还较高等方面的原因,但是从数据上看,主要还是美国限制对中出口造成的。中国2010年就对外,特别是对美贸易不平衡进行了调整,从美进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对美出口的增长速度。据中国海关统计,去年中国对美出口283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中国自美进口1020.37亿美元,同比上升31.7%。2011年一季度,中国全球贸易出口总额3996亿美元,进口总额4006亿美元,形成1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是,2011年一季度中美贸易顺差仍然达345亿美元。中美贸易之间,土地、劳动力与技术各自密集的生产结构方面存在着极强的互补性。美国限制对中国出口的一些技术产品,但在对世界其他各地的出口已经非常开放,这必定会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
其次,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需要逐步调整的过程,大幅度突然升值,对中国经济损害会很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由于较封闭时的低物品价格水平随着开放程度提高而向发达国家价格水平靠近,工资水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逐步上升,因而币值升值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然而,币值的升值,是一个逐步调整过程,否则,会给币值升值国带来很严重的经济损害和灾难。一是人民币突然大幅度升值,会导致中国各类资产价格快速升值,大量热钱涌入,由于价格水平暴涨与实体经济增长形成脱节,导致泡沫速起并最终破裂,使经济进入长期的衰退期。二是人民币突然大幅度升值,会严重影响中国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银行资产的质量,形成较高的失业率,并且由于许多对外企业订单减少,生产能力闲置,资金链发生断裂,在银行形成大量的呆坏账。中国除了已经在城市务工的2亿农民工外,1.2亿公顷土地上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还有3.4亿。中国每户家庭农场的平均规模,只有0.48公顷,是全世界最小的。中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假如出口突然萎缩,农产品等突然大量进口,可能会使中国2000万左右的劳动力失去工作。况且,中国劳动力失业的社会保障正在起步,保障程度根本无法相比。另一与银行有关的问题是,假如人民币突然升值,劳动密集程度较低的企业大量倒闭,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势必给中国金融体系形成系统性风险。
再次,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中国政府将在能源及粮食方面立足于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自给,并且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平衡国际贸易,减少温室排放。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由于规模较大,一出口某种物品,这种物品的价格在全球低迷和下降;而一进口某种物品,某种物品的全球价格就出现上升波动。中国在一些产品的进口中,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中国正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改善国内消费、出口和投资的比例,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争取稳定和弱化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粮食生产方面,改造沙漠盐碱滩涂地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成本也大大下降,中国政府着眼于32亿沙漠盐碱滩涂等未利用地,据我对未来30年各方面用地需求的测算,改造出来其中的10亿亩地,未来3亿亩建设用地和7亿亩农业新地用地需求就可满足,不需要大规模增加粮食进口,不用吃转基因技术食品,中国完全可以保证自己的粮食安全;能源方面,中国还是要立足于自己本身的能源资源和生产结构,积极发展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和氢能等新能源,并且推动电动车规模的扩大和普及,降低对石油等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同时减少对大气的排放,为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做出应有的贡献。总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进出口构成,实现国际贸易和收支平衡,将是中国政府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长期目标和任务。
四、中美经济关系:美国长期内仍处有利地位
美国学界和政界一些人士总是担心,在中美关系中美国会受到中国的威胁。无论从何种角度看,这种忧虑没有必要。从两国经济交往的位势来看,美国有如下的有利方面。
首先,美国储备的发明技术专利要比中国多得多,技术转化为产业的风险投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银行信贷、国防采购等等体系要比中国成熟得多,科技和产业结合方面,占据优势地位。
其次,在全世界闻名的商标,美国要比中国多得多。全球性的商标,实际是整合各种资源,获得高附加值利益的重要无形资产。中国由于改革开放只有30年时间,商标培育起步较晚,并且许多国内有名的商标,在竞争中或者消失,或者被外资收购后弃而不用,当然也有像“三鹿”一样自毁品牌的。从商标的全球知名度、美誉度来看,中国总体上无法与美国相比。
再次,产品和服务标准的制定,美国要比中国成熟和完善得多。产品和服务在材料、规格、安全、生态等等方面诸多的标准,是进行生产、提供服务、进入市场、进行贸易的重要制度设置。这方面的主动权,总体上掌握在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手中。并且,这几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关税等传统壁垒保护有所下降,而非关税的生态环境标准等非传统壁垒保护有上升的趋势。美国也不例外。
最后,许多全球性商品交易所,资信评级机构集中在美国,大宗国家贸易的定价主导权,以及对其他各个国家,及其大的企业的资信评级权也掌握在这些评级机构手中。中国在这方面的话语权还很弱。而且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定价主导权和资信评级主导权,往往左右着相关国家交换中的利益、投资成本和利润、债券的还款付息利率水平,影响相关国家的商品交易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使主导国家贸易和投资者获得巨额的利益。有时还使被主导国家商品交易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生波动,造成巨大的损失。
这种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格局,中短期内不可能发生大的改变。
五、力争形成互利共盈的中美经济关系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除了其他各自具有的竞争力外,也是两个经济规模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两个国家站在各自国家利益方面,有所博弈,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两国经济上互补特征很强,相互合作给双方带来的利益,大于相互冲突给各自带来的利益。如两国在经济等各方面以冲突为主,不能调和,只能是两败俱伤,总体上讲,冲突代价大于合作互利。在博弈中扩大和密切双边合作,是中美经济关系的基石。
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美国的1/10,而且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作为一个刚刚进入下中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在其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满足城乡居民居住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生态和环境等方面,还面临繁重任务。需要集中精力,投入大量的资金,把国内的事办好。没有多余的财力和精力去主导和左右世界经济格局。
美方在有关的中美经济关系中,提出了中国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产品和服务标准、提高法律法规透明性、平等内外企业待遇等问题,对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行动。
中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近40万亿人民币,投资市场规模27.8万亿人民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规模近15.5万亿人民币。未来如果平均以7%的速度增长,2404年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00万亿人民币,考虑消费与投资结构的调整变化和美元升值,投资和消费的市场规模将分别为110万亿人民币和210万亿人民币,即约36万亿美元和70万亿美元之巨。中国消费和投资市场的增长,将在未来的30年中给全球制造、贸易和其他服务企业提供巨大的商业机会,并且带动全球经济持续良性增长,增进全世界的福祉。中国对进口没有很多的限制,我们的市场是向全球开放的。并且,中国市场是一个各方面竞争性的市场。其格局是:全球美国、欧盟、日韩、东盟、新兴国家等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各类不同企业平等竞争进入。中国希望美国更多地着眼于自己长期和未来的利益,参与竞争,积极开拓中国巨大的投资和消费市场,获得自己更大的利益。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中美经济关系的客观认识和对策建议”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service/64344.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