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365法律网 > 法律法规知识 > 正文

解除保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法律领域专业人士:余炼精选
主要从事:律师事务所(公司)担任职业律师一职,拥有多年的法律服务经验,可以一对一帮您解答问题(24小时在线),我就是您的法律援助!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余炼”负责编辑,主要解答一、解除保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解除保全的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在诉讼过程中,如果被告有转移财产的可能的,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同样的,在满足相应的条件的情况下当......本文有49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一、解除保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解除保全的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在诉讼过程中,如果被告有转移财产的可能的,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同样的,在满足相应的条件的情况下当初申请进行保全的当事人也可以依法对解除保全提出申请,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后果自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及可能会造成的损失。

二、哪些情况下可以解除保全?

1.财产保全的原因和条件不存在或者情况发生了变化。比如,被申请人已主动将申请人请求的标的物提交人民法院保管;又如,人民法院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后,被申请人自行履行了义务;再如,申请人向人民法院声明放弃请求权。

「法律法规」相关推荐:自诉案的审理期限是多久

2.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后,如果被申请人提供了担保,人民法院认为此担保可以满足申请人一方的权利请求,应当解除对被申请人财产的保全措施。

3.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15日内不起诉的。诉前保全是一种临时性措施,人民法院采取诉前保全措施后,申请人应抓紧时机与被申请人解决民事纠纷,不能解决的,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撤销保全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解除财产保全,以免被申请人因保全时间过长而扩大经济损失。

受诉人民法院院长或者上级人民法院发现采取财产保全或者先予执行措施确有错误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立即纠正。因申请错误造成被申请人损失的,由申请人予以赔偿;因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错误造成损失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赔偿。

解除保全的法律依据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是有着明确的规定的,并且针对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由申请解除保全带来的后果都需要自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且对可能造成的损失做好承担的准备。但是如果不满足申请解除保全的资格的,法院也是不会受理的。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解除保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service/252649.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