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365法律网 > 法律法规知识 > 正文

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治安处罚依据

法律领域专业人士:金海民精选
主要从事:律师事务所(公司)担任职业律师一职,拥有多年的法律服务经验,可以一对一帮您解答问题(24小时在线),我就是您的法律援助!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金海民”负责编辑,主要解答一、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治安处罚依据是什么?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本文有118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一、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治安处罚依据是什么?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单位有前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前两款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二、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怎么认定?

(一)公民个人信息

「法律法规」相关推荐:刑法中非法持有毒品罪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

公民个人信息指反映公民个人生理及身份特征、社会生活经历及家庭、财务状况,也包括公民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取得、采用的个人识别代码。具有以下特征:

1、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后者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实名注册的手机号码等。

2、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

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

(二)非法手段则应该:

1、是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

2、是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

3、是信息获取的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

三、怎样保护个人信息?

1)尽可能隐藏自己的真实信息。例如所用用户名、密码等尽可能跟自己个人没有关系,让他人不易猜到。

2)各处密码尽可能各不相同,防止受撞库所害。要做到这点有难度,专家建议的做法是设定一套统一规则,然后在各网站稍加区分。

3)永远不要点击不可信的网址链接。很多短信诈骗都是因为机主点击网址后手机中毒所致。

4)不要扫描无法确认安全性的二维码。二维码相当于图形版的网址链接,近来,通过二维码传播的病毒呈加速上升趋势。

5)公共场所,不可信的免费Wi-Fi千万别联。不法分子会在公共场所搭建不设密码的Wi-Fi,手机用户一旦连上,信息和资料就可能被盗取。

6)不要通过不可信的渠道安装个软件而已,有问题卸载就好。一旦装上恶意程序,个人信息可能马上就没了。

7)关注网络安全相关新闻,看到有网站发生信息泄露,及时修改密码;看到他人受骗的遭遇,避免上同样的当。

8)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告诉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在生活当中难免在办理一些业务时,需要向办理机构提供本人的身份证和个人的信息,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的疏忽或者是利益的驱使,导致公民的个人信息泄露,遇到这种情况要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治安处罚依据”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service/248541.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