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拥有撤销权的时效是多久?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林璐”负责编辑,主要解答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颁布,《民法总则》将废止。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上的法律案件也愈加复杂。我国关于一些公民之间的矛盾或利害关系受到侵害时,制定了一套民......本文有76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颁布,《民法总则》将废止。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上的法律案件也愈加复杂。我国关于一些公民之间的矛盾或利害关系受到侵害时,制定了一套民法以保障公民之间的权益。撤销权作为民法中赋予债权人的权利,是指一旦债务人做出有损于债权人或将自己的财产贱卖的形式转移财产,对债权人不利的情况下,债权人产生的一种权利。那《民法典》拥有撤销权的时效是多久呢?
一、《民法典》撤销权时效是多久?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
「法律法规」相关推荐:民法总则中有关不当得利是指什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三个月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因重大误解导致民事行为被撤销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3个月内未主张撤销的,撤销权消灭。当事人受胁迫, 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对司法考试的影响——可撤销民事行为中,撤销权的除斥期间不再是统一的,区分重大误解和受胁迫。
二、撤销权行使的构成要件
撤销权的行使必须符合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所谓客观要件,是指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的行为,才能使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换言之,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处分财产的行为,此处所说的处分是指法律上的处分。具体包括:
第一,放弃到期债权。也就是说,债权到期后明确表示免除债务人的债务。
第二,无偿转让财产,如将财产赠与给他人。
第三,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如将价值100万元的房屋故意以1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他人。
需要指出的是,债务人的处分行为必须已经成立或生效,其财产将要或已经发生了移转,债权人才能行使撤销权。同时,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将明显有害于债权,债权人才能行使撤销权。所谓明显有害,是指债务人在实施处分财产行为后,已不具有足够的资产清偿对债权人的债务。如果债务人仍然有一定的资产清偿债务,不能认为债务人的行为有害于债权。
所谓主观要件,是指债务人与第三人具有恶意。一方面,债务人必须具有恶意。所谓恶意是指债务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处分财产的行为将导致其无资产清偿债务,从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而仍然实施该行为。一般来说,认定债务人的恶意应以其实施行为之时为准。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现行法律对撤销权的时效性还是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的。希望大家在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根据自身的案情进行了解和使用。一些民事类的案件时效性还是很重要的,一旦超过时效性法院就不予受理了。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民法总则拥有撤销权的时效是多久?”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service/247971.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