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善意第三人的概念是什么?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汪大池”负责编辑,主要解答在我国,只要涉及到民事纠纷,一般都会用到《民法典》,不仅仅因为其作为民事基本法的地位,对于法律概念的规范和定义,民法总则也会更加具体。有人疑惑,民法典善意第三人的概念是......本文有74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在我国,只要涉及到民事纠纷,一般都会用到《民法典》,不仅仅因为其作为民事基本法的地位,对于法律概念的规范和定义,民法总则也会更加具体。有人疑惑,民法典善意第三人的概念是什么?作者会为您仔细讲解下述内容。
一、民法典善意第三人的概念是什么?
善意第三人,即该第三人不知道法律关系双方的真实情况,通常是指非法交易中,不知情的,已经办理了登记的权利人。
无权处分他人动产或不动产的占有人,不法将动产或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以依法取得对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在取得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以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占有人)赔偿损失。
「法律法规」相关推荐:《民法典》第六百四十二条 【出卖人的取回权】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二、善意第三人的存在基础是什么?
(1) 取得时效说。时效制度,以时间及时间之经过为其构成要件,而善意取得制度则与时间及时间之经过没有联系,所以,时效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是两种各自独立的制度。
(2) 权利外形说。占有人应推定其为法律上的所有者,故受让人有信赖之基础。
(3) 法律赋权说。善意取得是由于法律赋予占有人处分他人所有权的权能。
(4) 占有效力说。善意取得系由于受让人受让占有后,占有之效力使然。大多数学者认为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法律上承认占有公信力的逻辑结果,即赞成权利外形说。
(5) 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民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是均衡所有权人和善意受让人利益的一项制度,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所有权人的利益,保证所有权安全。其次它侧重维护善意受让人的利益,促进交易安全。当所有权人与善意受让人发生权利冲突时,应当侧重保护善意受让人。这样有利于维护交易的安全,还有利于鼓励交易。这种情况下,对所有权人利益的限制,我们可以认为是对所有权人在托付别人保管自己财产或管理自己财产时不尽注意义务,而使他承担相应不利后果的责任。
总而言之,民法总则中的善意第三人的概念主要是为了解决无权处分时的赔偿等问题。在其他法律中也有明确提及。但是,因为民法总则的特殊性,使得其中的法律概念应用的更加广泛。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民法典善意第三人的概念是什么?”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service/247727.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