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限制民事行为的规定是什么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王红亮”负责编辑,主要解答民事行为能力是指生活中的自然人,在生活中从事的事情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规定。一般来说,正常的自然人都具有这种能力。但是,关于民事行为能力在我国的法规中也有着明确的规定......本文有83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生活中的自然人,在生活中从事的事情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规定。一般来说,正常的自然人都具有这种能力。但是,关于民事行为能力在我国的法规中也有着明确的规定,我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都需要遵守。下面,作者就详细为大家介绍民法总则限制民事行为的规定是什么?
一、民法总则限制民事行为的规定是什么?
第十九条【未成年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二条【成年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法规」相关推荐:行政诉讼之向人民法院申请取证解读
二、做出此项规定的理由
“小大人”门槛从十岁降至八岁
民法总则中,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民法通则的“十周岁”下调至“八周岁”,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就自然人而言,它是基于人的认知和心智水平而实施民事行为的现实可能性。
按照现在的民法通则,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口素质明显提升,随之而来的则是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育程度加快,其对外界事物及自身行为的认知、辨识能力增强。因此,有必要调低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赋予其实施与年龄、智力相适应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如购买简单、小额的生活、学习用品等活动,以尽早彰显其自主意识,让适龄孩子们适度参与社会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年龄标准的调低,在更早地肯定未成年人自主意识的同时,法律对其自身注意和辨控能力、其监护人及社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一个9岁大的孩子如果在学校受伤,按照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侵害时采取过错推定原则,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侵害时采取过错责任原则,民法总则实施后,法院审理案件时就会考虑到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调低的规定,适用与此前不同的举证规则。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年龄标准有所调整,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负有的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标准并没有变化。
通过介绍可以看出,我国民法总则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主要包括未成年人和一些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针对符合国家规定的人,在涉及到民事纠纷的时候,如果当事人不具备单独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话,是需要有其他代理人进行民事诉讼的。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民法总则限制民事行为的规定是什么”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service/247345.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