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151条的内容是什么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孙长杰”负责编辑,主要解答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 一、《民法典》151条的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本文有65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
一、《民法典》151条的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再看第151条,过去在规定相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之时有两种情况:一是显失公平,二是乘人之危。但是现在没有乘人之危了,是因为乘人之危的后果也是显失公平,显失公平的后果也是显失公平,就把它合并到一起了。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这是乘人之危;一方利用对方缺乏判断能力,这是过去的显失公平。显失公平的后果是一样的,显失公平的是可以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我们把乘人之危和显失公平按照后果相同合并到一起,变成一个民事法律行为来规定。应当注意的是,显失公平的时间点,是自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之时,行为成立之前和成立之后出现的显失公平,都是不算数的。
「法律法规」相关推荐:知识产权的民法保护如何体现?
二、哪些情况下,民事行为可以撤销?
1、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三、撤销权灭失的情形有哪些?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1、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三个月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2、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3、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综上所述,《民法典》在民事行为撤销方面进行了完善,其中《民法典》151条规定,一方在另一方处于危困情况下,达成的协议,另一方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签署的合同是有失公平的,是一方乘人之危的行为。这种民事活动不应该成立,否则就会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民法总则151条的内容是什么”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service/247128.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