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哪些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陈小多”负责编辑,主要解答一、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哪些? 行政行为效力一般可分为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四个方面。 (一)公定力 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所为的行为,一经形成,在原则的上即应......本文有64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一、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哪些?
行政行为效力一般可分为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四个方面。
(一)公定力
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所为的行为,一经形成,在原则的上即应推定为合法,在未经法定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撤销或宣布为无效之前,任何人不得否定其效力。
「法律法规」相关推荐:行政决定和行政裁决的区别是什么?
(二)确定力
确定力,也称为不可变更力,是指行政行为已经作出,其内容非以法律程序不得随意变更的效力。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行政相对人的确定力。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后,行政相对人必须服从。行政相对人如果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向特定的行政机关申请撤销或变更,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依法申请复议或起诉,期间过后该行为即取得合法效力。
(2)对行政主体的确定力。行政主体对自己所作的行政行为,也不得随意撤销或变更。如果发现该行为确有法定的撤销变更理由,必须由有权的行政机关以法定程序撤销或变更,并向行政性对人说明。
(三)拘束力
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其内容必须得到遵从、不得违反的效力。拘束力也表现的两方面:
(1)对行政相对人的拘束力。行政行为一经作出,行政相对人负有服从和遵守行为内容的义务。
(2)对行政主体的拘束力。行政主体本身也必须受到行政行为的拘束。行政主体的上级机关,也必须服从该行政行为的拘束,否则就构成越权或侵权。
(四)执行力
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其内容必须完全地,实际地得到履行,当事人不得延误或抗拒的效力。我国行政法学界习惯上认为,执行力是针对行政相对人的,即相对人如不履行法定义务,行政主体即可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促使相对人履行义务,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实际上,执行力也可针对行政主体,如果根据行政行为的内容,行政主题负有某种义务而拒不履行或拖延履行,行政相对人也可以通过法定方式敦促行政主体履行其义务。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有哪些?
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
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
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
4、行政行为带有强制性;
5、行政行为以无偿为原则,以有偿为例外。
对行政行为的效力简单的了解一下即可,事实上,行政行为某种程度上行使的就是国家公权,但是违法的行政行为是不受保护的,公职人员违法行使行政行为的,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哪些”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service/241030.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