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污染环境罪是故意犯罪么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吴茂惠”负责编辑,主要解答一,当事人污染环境罪是故意犯罪么 刑法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罪过形式,除了污染环境罪外,均为故意犯罪。 目前,关于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态争议,实质上涉及对污染环境结果的......本文有62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一,当事人污染环境罪是故意犯罪么
刑法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罪过形式,除了污染环境罪外,均为故意犯罪。
目前,关于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态争议,实质上涉及对污染环境结果的不同认识。污染环境结果的发生,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经过一定年限或者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显现,目前科学技术手段很难确定污染结果是否发生,那么,对于污染环境的行为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结果,一般人不具备预见能力,对于无法预见的事情,刑法就不能苛责行为人的主观状态。根据刑法理论中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必须对犯罪构成要素有主观上的认识才能定罪,那么,在污染环境罪中,在对污染结果无法预见的情况下,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是否突破了刑法罪过原则,虽然行为人对环境污染后果的主观形态难以判断是故意还是过失,但其对污染环境的行为是故意的,也就是说,行为人对污染环境行为形成的“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后果”的危险状态是能够预见的,于此就可以认定行为人的主观状态是间接故意。
此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后果”的危险状态,也是设立环境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所要防止的状态,从这个层面上说,行为人对环境造成的这种危险状态就是对环境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的破坏,其主观罪过针对的对象或者侵犯的法益就应当是环境管理制度,这与刑法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立法初衷是相吻合的。所以说,污染环境罪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针对的是破坏环境管理制度的行为与后果,而非破坏环境的行为与后果。既然该行为针对的是破坏环境管理制度,那么,由于一般民众对国家保护环境管理的制度推定为明知,故破坏国家保护环境管理制度的行为的主观形态就应属于故意。而对于污染环境的结果则属于“客观处罚条件”,无需证明其主观上有认识,这就体现出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低于一般故意犯罪,这同样也符合刑法对该罪名设置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法定刑,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若污染环境结果严重到超出三年有期徒刑处罚范畴,
「法律法规」相关推荐:走私毒品罪犯罪主体的最低年龄是已满多少周岁
污染环境对自己的生活不仅带来影响,同样在社会上也有着不良的因素,因此国家在此类行为的判罚上是较为严厉的,因为行为上的主观性决定有关的事情的行动是故意的,但是在有关问题的处理上争议存在,自己就需要合理的运用有关规则减缓自己的处罚。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当事人污染环境罪是故意犯罪么”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service/223122.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