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构成侵害肖像权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陈意妹”负责编辑,主要解答一、哪些行为构成侵害肖像权 《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本文有63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一、哪些行为构成侵害肖像权
《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根据本条规定,侵害肖像权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例如,利用修图软件恶搞他人照片、使用“AI换脸”技术伪造他人形象等行为。
「法律法规」相关推荐:导致合同终止的情形有哪些
(2)未经肖像权人同意,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例如,偷 拍他人等行为。
(3)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例如,摄影师未经模特同意将摄影作品公开发表等行为。
二、什么情况下使用肖像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
根据《民法典》第102条之规定,合理实施下列行为的,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
(1)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例如,美术学院在课堂上对已在网站上上传的肖像权人的肖像进行临摹。
(2)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例如,报纸为报道李兰娟院士抗疫感人事迹而刊登其照片,并注明照片来源和原作者。
(3)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要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例如,公安机关公布通缉犯照片。
(4)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例如,体育节目转播时镜头扫过观众席某一观众的面部。
(5)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合法权益,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的其他行为。例如,儿童走失后,以儿童的照片制作寻人启事。
近几年,声优直播、语音识别技术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例如,名人的声音被应用到汽车导航软件中。在此背景下,声音保护引起了社会普遍的关注。声音作为一种人格标识,具有表征个人、许可他人使用的功能。《民法典》第1023条第2款明确规定自然人的声音受到保护,以充分肯定声音的价值,且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为自然人声音保护的可操作性提供了依据。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哪些行为构成侵害肖像权”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service/202157.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