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硝烟下的“移民潮”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甄志鹏”负责编辑,主要解答80年前,军阀张宗昌入主山东,给山东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战火蔓延,人祸胜于天灾。于是,闯关东的山东人成群结队,潮水般涌向关外。 北洋军阀张宗昌自1925年4月出任山东督办入主山东始,至......本文有178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80年前,军阀张宗昌入主山东,给山东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战火蔓延,人祸胜于天灾。于是,“闯关东”的山东人成群结队,潮水般涌向关外。
北洋军阀张宗昌自1925年4月出任山东督办入主山东始,至1928年5月在北伐军与冯玉祥国民军联合进攻下退出山东,在山东历史上写下了3年“祸鲁期”。这期间,山东人移民黑龙江、吉林、奉天东北三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声势与规模,1928年一年的移民数量达到了104万,为历年移民的最高峰。川流不息的“移民潮”写下了当年山东人的苦难与艰辛。
逃离战火下的家园
张宗昌统治山东期间参与了一系列的战争,有浙奉之战、奉国战争及北伐军、国民军与奉直之战,这些战争与闯关东的人流数量息息相关,战争的破坏程度、规模大小与持续时间长短影响着人口的移动。从1925年底至张宗昌退出山东,战争未曾停息,开始战火“以邻为壑”,山东本土尚未被战火毁灭性摧毁,但巨额军费已经让山东人民无力承受了。1927年6月至1928年5月,战争主要在鲁南、鲁西进行,对山东而言,本土已经成为主战场,“战争规模实属空前”,直接导致社会经济全面崩溃。
「法律法规」相关推荐:不知情的情况下运毒被抓怎么定罪
军阀战争依恃经济勒索来支撑,当时财政收入重要来自赋税,其负担因战争而越发苛重。《北洋军阀》一书介绍,北伐战争胜利后,山东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有些地区“所征税额按正额计算有预征到民国二十八年以上的”,岂止是寅吃卯粮,十多年后的财税已经在战争中消耗殆尽。这一阶段,纸币与证券持续下跌,低时仅及票面价值的一二成,市面上几乎见不到白银,铜元也少见,政府的货币信誉荡然无存。
此时,越来越多的山东人对故园的留恋因战争的巨大压力几乎消失一尽,外迁正是失望到了极点的表现。1927年下半年到1928年上半年,山东人开始了大规模闯关东,1927年人数达到84万,1928年更是超过百万,移民势如潮涌,报章均以“移民潮”呼之。民国十七年1月8日《晨报》报道:“1928年鲁省人为避战祸匪祸,迁赴东省者,又复异常增加。”1928年1、2月间,经由大连前往东北三省的山东移民即达十万余众。当时《天津通讯》报道:“1928年3月由于兵灾、匪灾、天灾交至迭乘”,“山东一百零七县已有四十八县无人烟,待车出关之难民达四百万人。”尽管数字未必准确,但至少反映了这一时期移民潮的浩大情形。
几段辛酸的回忆
张宗昌主鲁期间,苛捐杂税很多,据高密韩家庄韩国勋回忆,当时杂牌队伍很多,纷纷向农民伸手要钱要粮,交纳不上就抓人杀人,逼得广大农民无法生活,只好闯关东。他说:“在1928年,土匪便衣队到我家要钱要粮,要我爷爷拿出200块大洋,说是交不上就杀死我的叔伯大哥韩亮德、我大哥韩忠臣和二哥韩明德,我们一家人商量后,为了逃条活命,就在我的伯父、父亲和三叔带领下,全家闯了关东。当时,我们全家15口人,33亩地,只留下我的爷爷、奶奶守家,13口人闯关东。我们全家在东北靠讨饭、给地主扛活维持生活。我二哥在东北长大成人,可是东北也按户征兵,为躲避当兵,加上思乡之情,他1943年返回老家。我大哥在密山当工人,死在那里。”
莱阳城厢镇赵桂谦回忆:“我家生活困难,我父亲1927年闯关东,到了东北本溪,当油漆工,大哥也去了大连银行,当了个小职员。过了两年,父亲又把我接去东北,也是干油漆工。”该镇吴本芝是1928年闯关东的,他说:“那年我15岁,我一个人去关东,家里其他人没有去。当时家里生活很困难,八口人,没有一寸土地,只有三间房子,生活是靠父亲给地主扛活,母亲领着孩子们讨饭。”
邹平冯家村冯月修回忆:“我祖父1927年去吉林挖煤,有一段做小买卖,勉强维持生活。祖父是因为家里负债过多,不得以去闯关东的。当年张宗昌在山东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捐税拿不上,只好借债。看到家里生活维持不下去了,父亲就去东北,想在那里挣点钱还债。后来,祖父在东北也没有挣到钱,还是家里人烧砖窑挣了钱还上债。”
从自由移民到官方移民
1927年开始出现的山东移民高潮在东北引起极大震动,“今乃一年之中,百万难民,如潮水骤至,诚有不能不令人惊异者”。正是大规模的山东移民潮让移民的社会价值突现出来,移民垦荒实边、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开始广泛为当地政府所重视。早在民国初年,东北军阀张作霖曾“拟自直鲁等地移民东北三省”,“开发东北大富源”。随着移民蜂拥而来,“移民实边”成为可能,东北当局这一搁置十多年的计划有了实施的条件。
1927年6月,奉天省当局组织开垦局,垦荒办法是对新垦之地一律免租3年,“垦户所需之农具种籽俱由局提供”;几乎同时,吉林省制订的垦荒计划也出炉了,“开放官荒44万垧,令直鲁穷苦移民开垦”;黑龙江省也支出百万巨资作为移民开发水田的奖励费。
山东战乱以鲁南、鲁西为重,民国十七年3月17日《晨报》报道,经哈尔滨的山东移民“仍以沂州、东昌、兖州为多,济南、曹州次之”,“沂水县人民十分之七逃荒在外”。那时,为了帮助山东灾民,东北三省官民募集了大量赈粮运往山东各个灾区,回返的赈粮车就成为三省政府对迁出山东移民的运输工具。应山东地方官绅之请,考虑到兖州、沂州等重灾区的人民无钱出关者众多,赈粮空车回返时将当地无力出关之人装运出关。这说明,在山东一些县,部分移民的外迁是由东三省政府参与完成的。1928年3月,山东省政府会议决定保护出关难民,并电告吉、黑两省当局,难民出关者,皆安分良民,请予协助。
背井离乡中的一丝慰藉
1928年初,在家庭移民已成迁移主流的背景下,东北三省政府为净化移民身份,防止关内游民的流入,要求移民必须以“户”为单位,进行家庭迁移,男性劳动力须有家属随行,“其无眷属之人,概不迁移,用杜弊端”。当时还发放开垦执照,对家庭迁移,政府给于极大方便,对游民则不发执照,甚至领有开垦执照也要取消其垦户资格。在依兰道区招垦章程中写道:“招来内地各处农民,开垦本道区各县荒地为宗旨。”对于大批移民,为防止土匪混入其间,也采取了相应的保证措施。
东北三省政府对移民迁移提供了全方位的管理,既考虑到交通运输问题,也提供居住、衣食、医疗等的安排。当移民蜂拥而至时,在正常的运力外,增开或调拨车辆,扩大运输量。当年松花江解冻后,水路也日夜不停地运送移民,一时间,铁路、公路、水路的交通运输网热闹异常。对贫困的移民来说,最困扰他们的是交通费用的问题,当时东三省普遍实行了减免运输费的政策。1927年底至1928年初,尽管各级政府关于运费方面的措施规定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老弱妇幼减半或是全免,部分路段对成年男性也实行优惠。
当时东三省成立了许多“难民救济会”、“难民栖留所”、“移民收容所”等机构,它们所提供的服务大大减少了移民迁移过程中的死亡率,大批移民被有秩序地运往目的地。对于那些冒着炮火、背井离乡的移民来说,在异域他乡能感受到人间的一丝温情,是心灵的莫大慰藉。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战火硝烟下的“移民潮””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service/18585.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