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增医疗费金额属于什么诈骗?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孙绍斌”负责编辑,主要解答医疗欺诈,在学界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定义。但是基于现实发生案例,医疗欺诈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构成要件: (一)以虚构或夸大病情、过度医疗为手段; (二)以诱使患者支付非必要医疗费用,取得......本文有77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医疗欺诈,在学界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定义。但是基于现实发生案例,医疗欺诈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构成要件:
(一)以虚构或夸大病情、过度医疗为手段;
(二)以诱使患者支付非必要医疗费用,取得财产或其他财产性利益为目的;
(三)在其医疗水平和能力范围内明显可以避免误诊而积极追求的;
「法律法规」相关推荐:偷税漏税处罚标准金额是多少?
(四)给患者生命 权、健康权造成侵害或给患者财产权益造成较大损害的。
过度检查在内的过度医疗行为,也应当纳入到医疗欺诈的形式要件的范围之内。把过度检查在内的过度医疗作为医疗欺诈的行为方式可以更好的打击医疗领域中的不诚信和欺诈行为,保护患者的合法人身及财产权益。之所以这样理解,主要是从行为的主观方面考虑的,即过度医疗和医疗欺诈一样,其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同为故意,只要其他的构成要件具备,过度医疗同样可作为医疗欺诈的一个表现形式,具备对其进行制裁的必要性。这一点也正是医疗欺诈与医疗事故的主要区别,知道医疗事故中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是过失而非故意。
医疗欺诈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既然依据现实情况,对医疗欺诈的构成要件作出了界定,那么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去认定医疗欺诈呢?因为行为人主观方面是故意还是过失、是否是以诱使患者支付非必要医疗费用,取得财产或其他财产性利益的目的、是否在其医疗水平和能力范围内明显可以避免误诊以及是否属于虚构或夸大病情、过度医疗等问题的认定都需要具备可操作性。主客观相统一的理论在此具有较高的适用的价值。探究行为人行为本质意图是空泛甚至是困难的,但是依据其作出的行为往往可以探究一二。依据该理论首先需要分析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当其行为具备可处罚性时,才有必要分析其主观意图。
对于客观行为方面,即否属于虚构或夸大病情、过度医疗等行为的问题,这里需要结合所在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能力来考虑,在实践中发生医疗诊断不一致,患者怀疑院方医疗欺诈时,可以采取类似于司法鉴定的形式,双方共同选择向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申请医疗鉴定,达不成一致意见的通过类似于摇号形式随机选择鉴定机构。如果纠纷已经进入司法程序则按照司法鉴定程序处理。鉴定方向主要有二:一是医疗诊断的真实性;二是与初始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和能力的契合性。
对于主观方面是否是以取得患者财产利益为目的的问题,在客观行为得到认定的基础上,需要探究主治医生是否直接获得财产利益其他财产性利益。比如分红、考评中获益。同时,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诊疗规范也是考虑的主要因素。在已经发生案件中,可以看到少数医护人员擅自篡改病历资料及其他医疗数据等行为也屡见不鲜。
由于我国并没有对医疗欺诈做出明确的形式规定,所以一般来说一般医疗欺诈所涉及到但对行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有可能会被涉及到诈骗罪,如果涉及到诈骗罪的话,要根据犯罪嫌疑人所获得的不但收入来最终确定其所应该受到多少处罚。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虚增医疗费金额属于什么诈骗?”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service/165879.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