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规定多少岁具有遗嘱能力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沈琦”负责编辑,主要解答一、《民法典》中规定多少岁具有遗嘱能力 《民法典》中第十八条规定十八岁以上具有遗嘱的能力。意思就是立遗嘱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本文有101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一、《民法典》中规定多少岁具有遗嘱能力
《民法典》中第十八条规定十八岁以上具有遗嘱的能力。意思就是立遗嘱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除外。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当事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所立遗嘱有效。
二、遗赠和遗嘱有什么区别
遗赠与遗嘱继承都是通过遗嘱方式处分财产,这两种方式在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区别是明显的。遗嘱继承与遗赠的主要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法律法规」相关推荐:《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
(一)接受遗产的主体不同
受遗赠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或国家,但必须不是立遗嘱人的法定继承人;而遗嘱继承人只能是自然人,并且必须是法定继承人。
(二)权利的行使方式不同
受遗赠人只有在知道受遗赠的两个月内明确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时才视为接受,否则视为放弃遗赠;而遗嘱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处理前,没有明确表示放弃的视为接受继承。
(三)遗嘱和遗赠的构成要件和效力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区分不同的情况来判定遗嘱的效力。具体讲,遗嘱继承和遗赠之间的区别主要有:
(1)两者的受让主体不同。遗赠受领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而遗嘱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之内的人。
(2)两者所指向的客体范围不同。遗赠的客体只包括财产权利不包括消极的财产义务。而遗嘱继承人不但享有接受遗产的权利,同时还须承担清偿被继承人债务的义务。
(3)权利的接收、行使的方式不同。遗赠受领人应当在知道遗赠的内容后的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遗赠受领的意思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而遗嘱继承人在继承开始以后,遗产处理以前,没有明确表示放弃的,视为接受继承。
(4)获得遗产的方式不同。遗赠受领人不直接参与遗产分割,只能从遗嘱执行人或法定继承人处获得遗产;而遗嘱继承人要直接参与遗产分配。
(5)最后,遗嘱人可以在遗嘱中指定候补继承人,而在遗赠中则不能指定候补的遗赠人。
三、遗嘱公证的流程是怎样的
(一)、申请遗嘱公证
1、遗嘱人申办遗嘱公证应当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
遗嘱人亲自到公证处有困难的,可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请求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指派公证人员到其住所或者临时处所办理。
2、遗嘱人应当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下列证件和材料:
(1)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身份证件;
(2)遗嘱涉及的不动产、交通工具或者其他有产权凭证的财产的产权证明;
(3)公证人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二)、受理
1、属于本公证处管辖。
遗嘱公证由遗嘱人住所地或者遗嘱行为发生地公证处管辖。
2、符合申办要求的申请,公证处应当受理。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申请,公证处应当在三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三)、审查
1、公证处应重点审查:
(1)当事人的人数、身份、资格和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相应的权利;
(3)需公证的行为、事实或文书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
(4)需公证的文书内容是否完善,文字是否准确,签名、印鉴是否齐全;
(5)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充分。
2、着重审查遗嘱人的身份及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有无受胁迫或者受欺骗等情况。
(四)、出具公证书
符合下列条件,公证处应当出具公证书:
1、遗嘱人身份属实,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遗嘱人意思表示真实;
3、遗嘱人证明或者保证所处分的财产是其个人财产;
4、遗嘱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内容完备,文字表述准确,签名、制作日期齐全;
5、办证程序符合规定。
因此说,《民法典》中规定十八岁以上的具有遗嘱的能力,是只有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当事人才有权立遗嘱,但是限制行为能力责任人除外。另外,当事人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有自己的合法收入,因此也可以立遗嘱。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民法典》中规定多少岁具有遗嘱能力”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jztg/88310.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