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建议修“交通肇事罪”法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李涛”负责编辑,主要解答案例一:刑拘扣12分 2010年4月1日,四川广安28岁的蒋义酒后开车将一位老人撞死后逃逸,4小时后向警方自首。 警方对蒋义进行酒精浓度测试,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80.37毫克/100毫升,已达到醉酒......本文有130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案例一:刑拘扣12分
2010年4月1日,四川广安28岁的蒋义酒后开车将一位老人撞死后逃逸,4小时后向警方自首。
警方对蒋义进行酒精浓度测试,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80.37毫克/100毫升,已达到醉酒驾车标准。
警方作出决定:蒋义醉酒驾车,致人死亡,且肇事逃逸,依法对蒋义实施刑拘,并一次记12分。
案例二:有期徒刑3年
31岁男子林銮建在北京因醉酒驾车致一死一伤。2010年5月9日,林銮建被北京丰台区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
此前,林銮建的家属向死者家属及伤者赔偿202万元并获谅解。主审法官宣判后表示,高额赔偿不是法院必然考虑的量刑因素,林銮建积极赔偿的补救行为得到受害方的谅解,法院酌情对其从轻处罚。
案例三:缓刑2年
2009年底,四川彭州政协副秘书长廖忠林醉酒驾车造成一死一伤。廖忠林被判犯交通肇事罪,由于其具有自首情节并积极赔付受害者家属,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案例四:无期徒刑
南京张明宝“醉驾”连续撞击9人,导致5人死亡4人受伤。
经警方鉴定,事发时张明宝血液中酒精浓度高达381毫克/100毫升,属“醉驾”。张明宝明知酒后驾车会危害他人生命,主观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2009年12月23日,法院依法判处其无期徒刑。
案例五:一审死刑二审无期
成都市中级法院对孙伟铭醉酒驾车造成四死一重伤案进行宣判。法院一审认定孙伟铭的行为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9年9月8日,二审改判无期。
说法
如何界定“醉驾”的量刑标准
最高法院刑五庭庭长高贵君、副庭长韩维中在刊物上发表《醉酒驾车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点评“醉驾”犯罪的量刑标准,针对立法对危险驾驶行为不完善问题,他们建议增设危险驾驶罪。
成都孙伟铭“醉驾”肇事4死1伤,从一审死刑到二审改判无期;佛山黎景全“醉驾”撞死两人,两次被判死刑后改判无期;南京张明宝“醉驾”肇事5死4伤,一审被判无期。这三起备受国人关注的恶性醉酒驾车肇事案,从目前的结果看均以无期徒刑收场。对此,高贵君、韩维中指出,行为人“醉驾”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虽然情节一般都比较恶劣、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但此类犯罪一般系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并不希望、也不追求危害结果发生,与蓄意杀人和恶意驾车撞击行人的直接故意犯罪不同,相比之下,此类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恶性不是很深,人身危险性不是很大。因此,综合考虑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及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犯罪行为人不属于刑法规定的“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一般不适用死刑。
孙伟铭、黎景全、张明宝三起案件,肇事者都对受害方做了积极的经济赔偿,那么是否积极的赔偿都能取得“免死牌”高贵君、韩维中认为,“醉驾”行为人依法赔偿被害方的经济损失是其法定义务,行为人履行赔偿义务,并不影响对其刑事责任的追究。
由于我国《刑法》只是笼统地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而未明确规定醉酒的人是否根据犯罪时的刑事责任能力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即醉酒犯罪是否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审判实践中,大多对“醉驾”犯罪量刑时不能因为行为人犯罪时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实际有所减弱而酌情从轻。
杜军、陆毅两案宣判后,引起社会各界反响,死者家属、法律界人士对上述判决结果褒贬不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酒驾车可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的立法本意,是为了严惩这种过失驾车行为,但两起“醉驾”案件的判决量刑标准相差甚远。
张明宝的辩护律师曹纯钢认为,杜军案判决所引发的社会后果会让开车人又有了侥幸心理:“酒后开车只要出事后踩了刹车停车,报了警,就不会面对特别严重的后果。”
江苏张亮律师则认为,法院的认定准确。杜军的真实心态是过于自信,后果的恶劣并不能改变其性质。他就是一个交通事故的肇事者,酒后开车撞了人,停车报警后没有逃逸,没有故意的主观心态,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特征。
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教授、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理事王钧说,行为的危害后果是法院量刑时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主要区别就是主观态度不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犯罪故意,而交通肇事罪是犯罪过失。醉酒驾驶肇事后只有一次碰撞,立即停止,只能认定其主观上有过失,是一次事故,以交通肇事罪认定。如果第一次肇事碰撞后继续驾车,那主观上就是故意,构成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因为行为人醉酒驾车,发生一次碰撞的严重后果足以使其认识到“醉驾”行为具有高度的危险性,极可能危害他人的生命安全。然而对此仍漠然视之,不顾行人车辆的安全,仍然继续驾车撞击,将他人的生命置于高度危险之中,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间接故意。王钧教授说,交通肇事罪的上限是7年,一般法院在审理“醉驾”肇事致人伤亡案件时,都是以顶格判刑。
一些法学界人士建议修改“交通肇事罪”法定刑,提高醉驾、无证驾驶致人死亡以及肇事逃逸者的刑期,以威慑“醉驾”的类似犯罪。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业界建议修“交通肇事罪”法”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jztg/35596.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