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了”事故时如何用文字记录有关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陈小彦”负责编辑,主要解答【交通事故私了】“私了”事故时如何用文字记录有关事故情况 1)“私了”事故时,应当用文字记录哪些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机......本文有108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交通事故私了】“私了”事故时如何用文字记录有关事故情况
1)“私了”事故时,应当用文字记录哪些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未造成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在记录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对方当事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机动车牌号、驾驶证号、保险凭证号、碰撞部位,并共同签名后,撤离现场,自行协商损害赔偿事宜”。这条规定中所涉及的内容就是“私了”时要记录的内容,它是最原始的证据之一、是当事人向保险公司办理索赔事宜和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重要依据。有些省市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方便当事人“私了”交通事故,在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中设定了《当事人自行解决交通事故协议书》的格式和如何填写《协议书》的条款。空白《协议书》一般都可在当地交通队免费领取或在当地交管部门的网站进行下载。
2)《协议书》中有哪些内容
《协议书》一般有三部分内容:一是事故事实认定部分;二是当事人责任确定部分;三是双方损害赔偿部分。
①事故事实认定部分的内容有:事故时间、事故地点、姓名、驾驶证号、电话、交通方式、机动车车牌号、保险凭证号、行驶的方向。
②当事人责任确定部分的内容有:具体的交通违法行为、责任的划分。
③双方损害赔偿部分的内容有:赔偿的额度、赔偿的方式。
3)填写《协议书》的要求和方法
以北京的《协议书》格式为例,填写的要求和方法如下:
①字迹工整、项目齐全、各持一份,并要妥善保管。
②互相查验对方的有效证件,核实其身份。
③“事故时间”一栏,须填写阿拉伯数字,准确到分钟。
④“事故地点”一栏,需要填写事故发生在某区、某路、某街的具体地点。
⑤“姓名、驾驶证号”一栏,填写前要与驾驶证核对。
⑥“电话”一栏,需要填写随时可以联系的电话号码。填写前要互相拨通手机号加以确认。
⑦“交通方式”一栏,需要填写是哪种交通工具,如:大客、大货、小客、小货、自行车、残疾摩托车、三轮车、行人等。
⑧“机动车车牌号”一栏,填写前需要核对车辆号牌和行驶证;车辆为黑色号牌的,应在车号后注明“黑牌”。
⑨“保险凭证号”一栏,填写前要认真核对保险有关凭证,填写保险凭证号码,如机动车无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则注明“无三者险”。
⑩“事故事实”一栏,填写双方的行驶方向,及车辆碰撞部位。
⑾“具体的交通违法行为”,可按照相关的法律条款简写,如:某某闯红灯,或某某追尾,或某某并线为让行;如果有的省制定了具体的允许“私了”的地方性法规,可直接填写其中对应违法行为的条款即可,如:某某有某条某款的行为。
⑿“责任的划分”,直接填写责任的大小,如:某某负全部责任,或双方共负同等责任。
⒀“赔偿的额度”,按照双方私了的协议填写,如:某某负责对方车辆的全部修理费用,或双方各自负责自己的车辆修理,或某某赔付对方人民币多少元。
⒁“赔偿的方式”,按照双方私了的协议填写,如:现金赔付,或是等价货物赔付。
当《协议书》全部填写完毕后,当事人就可以持该《协议书》到责任方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办理索赔手续。如果当事人达成赔偿协议后,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持《协议书》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4)在没有《协议书》的情况下如何用记录
如果没有随身携带《协议书》,或在没有设定《协议书》的省或地区,可以在一张空白纸上用文字记录相关的内容,同样可以起到证据的作用。可是,那么多内容如何记得住呢在这里介绍一种方法:只要记住下面一副对联,就能回忆起《协议书》记录的主要内容。这幅对联的上联是“天时地利人和”;下联是“路线方向错位”;横批是“好说好记好散”。解释一下:
①天是指天气;
②时是指时间;
③地是指地点;
④利是指利益中的财产损失情况;
⑤人是指当事人姓名;
⑥和是指当事人双方发生了事故;
⑦路线是指哪条车道;
⑧方向是指行驶或行走方向;
⑨错位是指有什么交通违法行为或过错而造成了车体或人体具体部位的接触;
⑩好说好记好散其中的“好”字是“号”字的谐音,分别指驾驶证号、车牌证号、保险凭证号。
提示:最后不要忘了双方签字确认。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私了”事故时如何用文字记录有关”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jztg/35445.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