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可变更和可撤销概念和特征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曾楚凯”负责编辑,主要解答【不可撤销合同】合同的可变更和可撤销概念和特征 1.概念 合同的可撤销和可变更是指由于当事人在意思表示方面存在瑕疵而可以对已经成立的合同予以撤销或变更。我国《合同法》第54条规......本文有250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不可撤销合同】合同的可变更和可撤销概念和特征
1.概念
合同的可撤销和可变更是指由于当事人在意思表示方面存在瑕疵而可以对已经成立的合同予以撤销或变更。我国《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2.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的特点
(1)合同的撤销或变更是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撤销或变更。
(2)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属于相对无效的合同。
(3)可撤销的合同一经撤销,合同当事人之间便消灭合同关系,这一效力追溯到合同成立时。而合同经变更后,当事人之间仍然存在着合同关系,只是合同关系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变更的效力也追溯到合同成立时。
(二)可撤销和可变更合同的种类
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可撤销和可变更的合同包括以下几种:
(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2)显失公平的合同。
有关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内容,详见本书第五章第七节的阐述。
(3)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4)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中,将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都列为无效的民事行为。而在新《合同法》中却对上述情况作出了不同的规定。第一,将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加以区分,对于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的,以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为标准,分别按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可变更合同处理;第二,将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列为可撤销、可变更的首同。《合同法》之所以如此规定,其理由主要在于:合同的效力一般只发生在合同当事人之间,所涉及的是私权关系,只有当事人才能对各自的利益加以足够的注意和维护,当有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的情况出现时,当事人完全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或变更权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当所订立的合同危害国家利益时,该合同应归于无效,这样才能有利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例题:我国《合同法》规定,下列( )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B.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合同的可变更和可撤销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q 日期:10-08-14
合同的可撤销和可变更
(一)概念和特征
1.概念
合同的可撤销和可变更是指由于当事人在意思表示方面存在瑕疵而可以对已经成立的合同予以撤销或变更。我国《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2.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的特点
(1)合同的撤销或变更是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撤销或变更。
(2)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属于相对无效的合同。
(3)可撤销的合同一经撤销,合同当事人之间便消灭合同关系,这一效力追溯到合同成立时。而合同经变更后,当事人之间仍然存在着合同关系,只是合同关系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变更的效力也追溯到合同成立时。
(二)可撤销和可变更合同的种类
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可撤销和可变更的合同包括以下几种:
(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2)显失公平的合同。
有关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内容,详见本书第五章第七节的阐述。
(3)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4)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中,将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都列为无效的民事行为。而在新《合同法》中却对上述情况作出了不同的规定。第一,将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加以区分,对于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的,以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为标准,分别按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可变更合同处理;第二,将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列为可撤销、可变更的首同。《合同法》之所以如此规定,其理由主要在于:合同的效力一般只发生在合同当事人之间,所涉及的是私权关系,只有当事人才能对各自的利益加以足够的注意和维护,当有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的情况出现时,当事人完全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或变更权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当所订立的合同危害国家利益时,该合同应归于无效,这样才能有利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例题:我国《合同法》规定,下列( )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B.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合同的可变更和可撤销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q 日期:10-08-14
合同的可撤销和可变更
(一)概念和特征
1.概念
合同的可撤销和可变更是指由于当事人在意思表示方面存在瑕疵而可以对已经成立的合同予以撤销或变更。我国《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2.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的特点
(1)合同的撤销或变更是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撤销或变更。
(2)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属于相对无效的合同。
(3)可撤销的合同一经撤销,合同当事人之间便消灭合同关系,这一效力追溯到合同成立时。而合同经变更后,当事人之间仍然存在着合同关系,只是合同关系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变更的效力也追溯到合同成立时。
(二)可撤销和可变更合同的种类
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可撤销和可变更的合同包括以下几种:
(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2)显失公平的合同。
有关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内容,详见本书第五章第七节的阐述。
(3)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4)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中,将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都列为无效的民事行为。而在新《合同法》中却对上述情况作出了不同的规定。第一,将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加以区分,对于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的,以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为标准,分别按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可变更合同处理;第二,将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列为可撤销、可变更的首同。《合同法》之所以如此规定,其理由主要在于:合同的效力一般只发生在合同当事人之间,所涉及的是私权关系,只有当事人才能对各自的利益加以足够的注意和维护,当有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的情况出现时,当事人完全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或变更权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当所订立的合同危害国家利益时,该合同应归于无效,这样才能有利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例题:我国《合同法》规定,下列( )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B.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合同的可变更和可撤销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q 日期:10-08-14
合同的可撤销和可变更
(一)概念和特征
1.概念
合同的可撤销和可变更是指由于当事人在意思表示方面存在瑕疵而可以对已经成立的合同予以撤销或变更。我国《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2.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的特点
(1)合同的撤销或变更是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撤销或变更。
(2)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属于相对无效的合同。
(3)可撤销的合同一经撤销,合同当事人之间便消灭合同关系,这一效力追溯到合同成立时。而合同经变更后,当事人之间仍然存在着合同关系,只是合同关系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变更的效力也追溯到合同成立时。
(二)可撤销和可变更合同的种类
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可撤销和可变更的合同包括以下几种:
(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2)显失公平的合同。
有关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内容,详见本书第五章第七节的阐述。
(3)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4)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中,将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都列为无效的民事行为。而在新《合同法》中却对上述情况作出了不同的规定。第一,将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加以区分,对于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的,以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为标准,分别按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可变更合同处理;第二,将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列为可撤销、可变更的首同。《合同法》之所以如此规定,其理由主要在于:合同的效力一般只发生在合同当事人之间,所涉及的是私权关系,只有当事人才能对各自的利益加以足够的注意和维护,当有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的情况出现时,当事人完全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或变更权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当所订立的合同危害国家利益时,该合同应归于无效,这样才能有利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例题:我国《合同法》规定,下列( )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B.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专题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合同的可变更和可撤销概念和特征”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jztg/22133.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