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职务侵权怎么进行认定?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刘其威”负责编辑,主要解答一、《侵权责任法》职务侵权怎么进行认定?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侵权责任法》已经失效。 职务侵权作为特殊侵权行为的一种,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实施的侵......本文有75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一、《侵权责任法》职务侵权怎么进行认定?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侵权责任法》已经失效。
职务侵权作为特殊侵权行为的一种,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实施的侵权行为。此类侵权行为的特点是责任主体与行为主体相分离,承担责任的人不是直接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是为他人的行为负责的替代责任。
认定一具体侵权行为是职务行为还是个人行为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其一,行为主体是否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其二,侵权行为是否发生在执行职务时。当此二项条件同时满足时,即可初步判定侵权行为为职务侵权,除非行为人或其所供职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侵权行为是个人行为,与相应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无关。
「法律法规」相关推荐:贵州一司机醉驾交警吊销驾照是否合法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依照规定,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
二、判定职务侵权的归责依据是怎样的?
探寻侵权型职务行为的归责依据,其要义在于确定侵权型职务行为的责任主体和归责原则。对此,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
从一般侵权层面来看,即对第三人而言,就侵权行为本身来说(暂时抛开该行为是否属于职务行为),应该适用侵权法的何种归责原则来救济受到损害的第三人。
从侵权型职务行为的外部责任来看,即对第三人而言,责任承担的主体是谁,侵权型职务行为制度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对于负职人为代表人的职务行为,授职人直接承担责任的依据在于法人具有侵权行为能力,同理,合伙、独资企业等其他组织代表人的职务行为也应视为组织自身的行为,由授职人直接对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对于负职人为除代表人以外的其他职务行为,应依雇主责任制度来确定由谁对第三人直接承担责任。在上述情况下,若法律有特别规定时,应从其规定。
从侵权型职务行为的内部责任来看,授职人与负职人之间的内部责任承担的依据,侵权型职务行为制度亦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当负职人为代表人时,由于代表人的行为直接被视为法人的行为,代表人的人格为法人所吸收,一般授职人应承担全部责任。
第二,当负职人为代表人以外的其他人时,负职人具有独自人格,负职人与授职人之间的责任划分应依据雇主责任来确定。在上述情况下,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双方有特别约定时,从其规定或约定。
因此如果是公司的员工或者是其他组织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或者就是单纯利用了自己的职务从事的些民事活动,但是这些民事活动构成了对他人人身或者是财产安全方面权益的损失,这种情况就需要承担职务的侵权责任,而职务侵权责任通常都是由这些组织或者是这些自然人所代表的具体组织来承担责任的。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侵权责任法职务侵权怎么进行认定?”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jztg/213319.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