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犹豫期”消费 减少退货财产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高素军”负责编辑,主要解答在世界经济形式一片下滑声中,多数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也变得更加理智,但经济的不景气也使得部分商品价格下调,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买房、买车、家装等大宗消费仍占据消费......本文有89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在世界经济形式一片下滑声中,多数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也变得更加理智,但经济的不景气也使得部分商品价格下调,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买房、买车、家装等大宗消费仍占据消费市场的主流。青岛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通过受理案值较大的消费投诉发现,许多消费者在退货和解除商品购销服务中引发的投诉都是因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心理比较犹豫而盲目消费或经不住销售人员的反复游说而签定合同协议,事后发现消费不当要退货时,要承担定金的经济损失。市消保委在此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在购买大宗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规避因退货带来的经济损失。
一、需交纳“定金”字样的商品要谨慎选择
消费者购买商品应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可买可不买或犹豫徘徊时不要轻易下“定单”,尤其是购买商品房、轿车、家具等高价值商品时更要全面谨慎考虑清楚,最好货比三家,选出最好的性价比方案,这些商品一般情况下不是现货交易,往往要签署合同缴付一定比例的定金后,商家再联系进货,而对于商品房,消费者多数会选择开盘前的预售优惠价格选购,如果消费者一时冲动盲目下“定金”而事后因为不履行自己的协议,商家会按照法律规定不返回“定金”,消费者无论付出多少“定金”钱都要自己买单。
维坊市王女士想在青岛安家,07年利用“五一”假期,在青岛休假期间参观了几个楼盘,因时间短暂经不住售楼小姐的推销,定下了某楼盘的一套商品房,交付了5000元定金返回了维坊,后来售楼方一再催促王女士赶紧签字交纳首付款,王女士在重新审视住房环境时发现自己新选的房子旁,临近几个输出功率很高的高压线设备,心里很害怕,虽然房屋开发商保证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王女士还是认为自己花130多万元买这样的房子心理不能接受,在要求退还定金被拒绝后,王女士为自己的草率行为付出了5000元的代价。
二、交纳商品房“定金”没签合同,可维权要求返还“定金”
消费者唐先生及老伴来到市消保委投诉,唐先生的女儿没经老人同意,在郊区为老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与开发商达成了购买意向交纳了1万元的“定金”,唐先生知道后坚决反对女儿在郊区购买房屋,请求市消保委帮助一定要退回交纳的定金。经负责投诉的经办人员了解情况后,发现虽然消费者交纳了“定金”,但只是达成了购买意向未对定金进行书面约束,也没有正式签定购房合同协议书,不受合同协议的制约,按照法律规定可要求退回定金。在市消保委的努力下,开发商很快将交纳的“定金”退给了消费者。 同样是定金,为什么结果不同消费者必须了解“定金”以及其他预付款项的相关法律概念,在消费过程中要做到明白消费。
“定金”是一个规范的法律术语,我国合同法、担保法均有明文规定。是由一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之前,按照合同价款的一定比例,预先付给对方当事人一定的金钱,以此作为合同履行的担保。其“定金”性质是一种担保,其目的在于合同有效制约缴纳及接受定金的双方当事人,诚信履行合同,否则将承受“定金罚则”这一不利后果。“定金罚则”的简单表述是:给付定金的消费者不履行约定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商家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另外,定金的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准额的20%。若超出,超出部分不具有定金效力。具备“定金罚则”功能是定金的最基本特征,这使之与其他“订金”概念明显区别开来。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避免“犹豫期”消费 减少退货财产”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_jztg/11279.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