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365法律网 > 刑事法律知识 > 正文

谈刑事诉讼中的撤诉

法律领域专业人士:李云婷精选
主要从事:律师事务所(公司)担任职业律师一职,拥有多年的法律服务经验,可以一对一帮您解答问题(24小时在线),我就是您的法律援助!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李云婷”负责编辑,主要解答一、 撤诉的概念 刑事诉讼中的撤诉,是指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后,又向人民法院申请撤回起诉的诉讼活动。修订前的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本文有267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一、 撤诉的概念

刑事诉讼中的撤诉,是指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后,又向人民法院申请撤回起诉的诉讼活动。修订前的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不需要判刑的,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并未赋予检察机关、检察人员对已经提起公诉的案件撤回起诉的权利,亦未规定人民法院可以要求检察院撤回起诉。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提出撤诉的问题,源于“两高”的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51条规定,在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前,人民检察院“发现不存在犯罪事实、犯罪事实并非被告人所为或者不应当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可以要求撤回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7条规定:“在宣告判决前,人民检察院要求撤回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的理由,并作出是否准许的裁定。”但在审判实践中适用撤诉这一诉讼制度时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检察院以补充侦查为由要求撤回起诉;有的地方提出撤诉和允许撤诉未在法庭上进行而是私下在检、法两院进行;有的准许撤诉未制作裁定书等,影响了刑事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撤诉理由的审查与处理

虽然根据《解释》第177条和《规则》第351条的规定,在法院宣告判决前,检察院可以提出撤诉要求,但是并非只要检察院提出撤诉,法院就要准许。法院是否准许撤诉,应主要考虑检察院提出的撤诉理由及案件审理的具体情况而定。

撤诉的正当理由

什么是正当的撤诉理由根据《规则》第351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撤诉的理由有三种,一是发现不存在犯罪事实;二是发现犯罪事实并非被告人所为;三是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被告人刑事责任。因此,对公诉机关提出撤诉要求的,人民法院应严格审查其提出的撤诉理由,只有具备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检察院才能提出撤诉。据此,在法院开庭审理后宣告判决前,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需要补充侦查或者补充提供证据,以及检察院变更起诉或者追加起诉的,均不是正当的撤诉理由,人民法院应当作出不准许撤诉的决定。

在此,应格区分撤诉与延期限审理的区别。刑事诉讼法第165条规定,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影响审判进行的,法庭可以决定延期审理。因此,撤诉与延期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刑事诉讼中是两种不同的诉讼活动。但在审判实践中,法检两院往往混淆了二者,将延期审理的法定情形作为提出撤诉的理由,将大量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作撤诉处理,认为检察院在人民法院开庭判决前发现了新的犯罪事实和证据影响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或者据以定案的关键证据出现矛盾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或者同案归案需要并案处理的等而提出撤诉要求的,法院审查后可以准许。

我们认为,撤诉与延期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被告人无罪,不应对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是提出撤诉的理由;指控被告人犯罪的证据不足,需要补充侦查以便更有利、更有力地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或者发生新的情况需要变更起诉的,则是延期审理的理由和目的。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第117条和最高检察院的《规则》第353条的规定,撤回起诉后没有新的事实或证据不得再行起诉。撤诉的前提是被告人不构成犯罪,撤诉的后果是没有新的事实或者证据不得再起诉;延期审理的前提是案件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延期审理的后果是进行补充侦查以便更有力地指控犯罪。所以,对不构成犯罪的被告人以延期审理的理由提出撤诉,实质上是以撤诉之名行再诉之实,应予纠正。 同时,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作撤诉处理,违背了修改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本意,不利于有效贯彻立法者确立的新的刑事审判方式。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取消了法院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可以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权力,同时赋予人民法院对“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案件”作出无罪判决的权力。但审判实践与立法设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现行的司体制下彻底贯彻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的无罪判决,还有很大的困难和障碍。有相当多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立案受理后,由于缺乏良好的依法办案的司法环境,不可避免地要受司法地方化、司法行政化和司法政治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压力,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并不能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根据某省的统计,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从1994年到1996年三年间,人民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退回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占结案数的17-20%。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存疑无罪”制度以后,一般理解,根据新的刑事诉法,对那些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由于不能再象以前那样退回补充侦查,人民法院宣告无罪的案件应当大量增加。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1998到2000年三年间,人民法院以“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而宣告无罪的人数仅为142人、166人和179人,均占结案被告人数的0.4,与刑事诉讼法修改前17-20%的退补案件形成极大反差。从全国范围来看,人民法院以“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而宣告无罪的案件,多则几千件,少则几百件,在受理案件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一落千丈,法学界所希望的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后宣告无罪的案件会大量增加的预言并没有实现。调查表明,审判实践中无罪判决很少适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司法人员的办案水平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而突然提高了,而是被法检两院搞“互相配合” 给消化掉了。对绝大多数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法院由于怕放纵罪犯、怕伤“和气”,怕错案追究,而对公诉机关言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拟作无罪判决,千方百计做检察院的工作,“规劝”其撤诉,公诉机关自感对己不利也“主动”要求撤诉了。从1998年到2000年,检察院撤诉的案件都占结案数的4%,对撤诉案件,检察院重新起诉的,只占12-20%。说明大量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被作撤诉处理,然后又作其它处理了。在实践中人们称此为“穿新鞋走老路”,又回到了刑事诉讼法修改前的路子上了。这样做既避免了“办错案”,又避免了对被告人的刑事错案赔偿,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疑罪从无”的制度并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执行!

是否同意撤诉申请应视案件审理情况而定

对检察院的撤诉理由,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成立的,不能一味准许,而应视案件审理的具体情况作出是否准许撤诉的决定:

第一、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前,检察院要求撤诉的,法院可以准许,并将撤诉的裁定书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第二、在开庭审理过程中,检察人员提出撤诉的,人民法院在征询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意见后,可以准许;

第三、开庭审理后,即经过法定的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审判长宣布休庭并且经过合议庭评议甚至审判委员会讨论作出决定后,不应准许撤诉。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谈刑事诉讼中的撤诉”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6230.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