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什么意思
[导读]:本文所有内容由法律领域专业人士“黄礼标”负责编辑,主要解答一、《刑法》中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什么意思 《刑法》中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意思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本文有210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一、《刑法》中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什么意思
《刑法》中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意思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或者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或者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哪些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如下:
「法律法规」相关推荐:工伤等级鉴定应该什么时候做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国有公司、企业以获取财产上的最大利益为其目标,以国家授与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从事民事活动,向投资者(即国家)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国有事业单位虽不以营利为其最终目的,但以国家拨给的经费为财产基础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民事活动,并承担民事责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或者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或者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必然损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利益、从而使国有财产的保值增值成为泡影。鉴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本条对此种行为特以刑法保护。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活动,非法提供便利,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所谓亲友,泛指亲戚与用友,宜作广义理解,只要行为人为他人进行的经营活动非法提供了便利,即可认定属于为亲友进行经营活动非法提供便利。
为亲友进行经营活动非法提供便利的方式,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包括以下3种情况:
1、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其通常是行为人利用决定、参与经贸项目、购销往来掌握的经贸信息市场行情的职务便利,把明知是可以盈利本应为本单位经营的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去经营。但如果这项业务不属其所在单位经营的业务,即使是其利用职务便利了解到的,并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亦不能构成本罪。
2、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简言之,就是从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高进低出,从而损害本公司、企业的利益。
3、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其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亲友经营管理单位的商品属于不合格商品而仍决意购买。明知,既包括行为人确实知道是不合格商品,又包括行为人可能知道是不合格商品。如果确实不知道是不合格商品而采购的,除非可以认定属于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的情况,否则,亦不可能构成本罪。还应指出,向自己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收购不合格商品,不论其价格如何,是否属于高价收购,都对本罪成立没有影响。只要其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致使国家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都可以本罪论处。
为自己的亲友进和行经营活动非法提供便利的行为,必须是利用了自己的职务便利。没有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的,亦不能构成本罪。所谓利用职务便利,在这里主要是指利用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尤其是担任领导工作,主管生产、经营活动的便利条件。既可以是利用自己的职务直接去为自己的亲友经营提供非法便利,又可以是利用自己掌握的职权、地位去控制、指挥要挟、左右他人去为自己的亲友经营提供非法的便利等。
行为人的行为必须造成了国家利益的重大损失才能构成本罪,行为人虽然利用职务便利实施了为自己的亲友经营非法提供便利的行为,但如果没有给国家利益造成实际损失或者虽有实际损失但不属于重大损失,则都不能以本罪论处。
所谓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在这里应是指因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亲友进行经营而使本单位丧失了可能得到的利润即将单位本应得到的利润转移给了自己的亲友,数额巨大的;以及因向自己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取高价采购或低价销售商品甚至采购自己亲友经营管理单位的不合格商品,从而将亲友经营的损失转嫁给单位,造成的损失数额巨大的。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这里的工作人员,不仅仅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而泛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
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进行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是一种背信经营的行为,但为获取非法利益仍故意实施这种行为,过失不构成犯罪。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进行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是一种背信经营的行为,但为获取非法利益仍故意实施这种行为,过失不构成犯罪。
三、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与为亲友牟利罪的区别
1、经营内容不同。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要求行为人具有具体的经营内容,该经营内容必须是与自己所在公司经营业务内容一致,如自己所在公司是销售电缆的,则无论自己私下经营或交给亲友经营,也都应当是销售电缆;
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其经营的内容既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不同的业务内容如“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的”,和“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的”这两款规定就是如此。
2、是否亲自作为不同。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要求行为人有积极的作为,自己亲为或间接参与亲为,并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在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中,不要求行为人有具体的经营作为行为,只要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友提供了帮助即可。但是,其“亲友”在客观方面必须实施一定的经营行为,付出一定的经营性劳动,这是其获取非法利益的客观基础。
3、是否实际赢利不同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要求行为人获取非法利益,且数额巨大的,才能构成犯罪。如果不是赢利数额巨大,依《刑法》规定,则虽然有经营同类营业的行为,却不构成犯罪。该营利数额法律规定为人民币10万元,即国有公司的董事、经理虽有同类营业行为,如赢利在10万元以下的,不以犯罪论处。
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行为人本人是否赢利在所不问,其是否构成犯罪在金钱方面另有两点:一是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二是使其亲友非法获利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该两点中,只要具备一点,即可构成犯罪。
4、赢利的来源不同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赢利来源,来源于亲友的具体经营行为,尽管在实质上是一种利益输送的模式,但其亲友的经营行为却是实质性的,并且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市场经营风险,有的可能并非一定赢利。
而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成立,赢利数额在10万元以上,来源于行为人本人私下亲自经营或间接经营。
5、犯罪后果不同。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成立,依《刑法》的规定,要求必须是在亲友赢利的同时,导致了国家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为条件,如果国家利益没有遭受重大损失的,则不应构成犯罪,该损失金额为人民币10万元。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点规定与最高检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中的规定存在差异,依后者,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成立,并不要求以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为条件。
6、表现方式不同。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多为私下偷偷摸摸地进行,带有一定的隐性性;
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可以是公开的,有的以合同方式为之。
所以说,《刑法》中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关于“《刑法》中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什么意思”的所有内容,如有差错,请读者自行判断本文内容的正确性。如若转载或引用,请您注明出处:https://www.weigepro.net/about/106858.html,感谢广大网友们的分享。
- 全部评论(0)
欢迎进入365法律网,我们每天24小时更新最新的法律相关信息,帮助您快速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